木器成材,來源于樹;樹木成材,來源于土。
公司是土,公司員工是木。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促進樹木更好的生長,好的樹木又能使土壤更加肥沃;選擇恒川公司就是選擇了肥沃的土壤,恒川的員工才能更好的發展和成長;優秀的員工又能使恒川公司得以突飛猛進的發展,為公司和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成為公司和國家的棟梁。
客戶是土,公司是木。樹木如果離開了土壤,就無法存活;恒川公司若離開了客戶,就無法生存。
恒川公司的銷售業務是木,后勤支持是土。公司的后勤工作為銷售提供強力的保障,促進銷售額的上升,銷售額的上升又使后勤的更具生機并良性的發展。
公司所生產的產品是綠色環保產品,又恰好映襯樹木綠色植物的特征,也恰好是企業綠色環保產品經營形象的特征。
二、對“土木文化”的總體理解
由四個部分組成——“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土木情”四個主要內容組成,是我們文化體系中涉及到組織關系范疇的一種文化倡導,它顯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系),是保證公司從規范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從制度化管理向文化管理轉變的一種文化倡導,但它并不是恒川公司文化體系的全部,而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對恒川文化的再豐富和完善。
三、對“土木精神”的各部分的理解
(一)對“同呼吸”的理解
1.“同呼吸”是相對的,相互的,沒有絕對的柏拉圖式的同呼吸。人人都向往同呼吸,但絕對的同呼吸只是理想中的東西,在現實社會中是做不到的。多數人自己骨子里對與他人同呼吸的意識就比較淡薄,但又都夢想著別人對他能是一種沒有任何等級觀念的同呼吸,從現實中也不難看到社會上的富人與窮人,家中的長輩與晚輩都不可能有絕對的同呼吸。恒川處在這樣一個社會狀態中,我們希望在企業內部創造一個更符合現代文明的人與人相互理解、尊重、兼容的,有助于員工身心健康發展的同呼吸文化。
2.“同呼吸”應該是一種人格上的同呼吸
同呼吸并不等同于表面態度的謙和,只有從內心去尊重對方,真心表達自我,大家站在一個同等人格的角度去交流,這才是一種同呼吸的感受。
3.“同呼吸”的基礎是——尊重
發自內心的尊重應是同呼吸的基礎,尊重對方的人格,尊重對方的感受,尊重對方的權利。只有做到了彼此在人格上、感受上、權利上的相互尊重,很多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交往與合作的方法就不會是一種推諉甚至交易的做法,而是發自內心的去做。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有了尊重,同呼吸的建立就會有保障,很多問題就會得到妥善的處理。
(二)對“共命運”的理解
1.“共命運”程度是衡量企業文化管理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
“共命運”程度高低既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也是一個企業文化管理程度的標志。企業內如果彼此之間總把別人往壞處想,這個企業是不會有很大的發展的,猜忌、不合作甚至拆臺的現象就會隨處可見。只有增強了共命運,大家才可能更好的尊重、同呼吸、溝通和協作。
2.“共命運”是影響企業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現今,一個企業的成本相當一部分在于溝通協調成本和決策成本上,共命運程度直接決定這部分成本的高低。在現實中,要使別人與自己共命運需要在工作中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做到,有時即使你不斷溝通,也難以使別人與自己共命運,大家都感覺到很累、很苦。一般說,一個相互共命運高的企業在這方面的成本很低。
3.進一步了解、理解是提升更加深度的共命運的必然保障,讓別人與你共命運你首先你要有信譽。
恒川人在恒川的環境中對于建立起的每一點共命運都要珍惜,要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深了解和理解。
要想取信于人,待人態度要謙和、尊重,具有良好的品德、素養和真實能力,要有信譽,說到要做到,讓人通過你的說話、做事能直接或間接感受到你是值得信賴的。
恒川是一個對員工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公司,對恒川人的要求比別的公司更高:恒川人之間要建立彼此的共命運,要有信譽,要能說到做到。
共命運應包含四個方面:公司與客戶、員工間的共命運、部門與部門間的共命運、上級與下級間的共命運、同事與同事間的共命運。共命運如何建立,不要總是等待別人與你共命運后再去行動,要先改變自己,從我做起。
(三)對“心連心”的理解
1.心連心是什么
心連心的含義在于:你能夠看到對方缺點的同時,又能夠看到對方的優點。既不要拿著放大鏡看別人的缺點,也不要拿著望遠鏡看別人的優點。講心連心就是我們要能夠感覺到自己確實是為了對方好,才去先肯定對方的努力與成績,先尊重對方的勞動。
2.心連心要養成一種意識
心連心是一種意識,而不是技巧,“心連心”是只有發自內心才能做到,只有在潛移默化中才能感受到的一種效果。單純地說我要心連心,大家要心連心,而不是從意識里做到,很難達到真正的心連心。
3.心連心的前提和基礎
心連心的前提就是在于你自己,你只有自己主動去尊重、去體諒別人或別的部門,才能產生心連心。
要做到心連心,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能在溝通中作到了解別人的長處,了解對方的能力,認可對方的能力。
4.心連心需要包容和謙虛
心連心是要能包容別人與你不同的個性、習慣以及觀點、做法等,而不是很排斥的去看待別人,總把別人往壞處去想。作到了心連心,才會多一些學習和諒解。
心連心中之所以要有謙虛的一面,即使別人做的沒有你好,也要能看到別人相比自己做的好的方面,長處的方面。
(四)對“土木情”的理解
1.“土木情”是什么
“土木情”是一種感受,是一種對來自他人關懷的感受,是一種對來自他人超越功利關系的關懷的感受。
當有了這種“你能為我的快樂而快樂,為我的痛苦而痛苦”,“雖然與你不直接相關,但你還是能伸手幫我一把”,“這個事居然他還記得”,“這事居然他這么重視去幫我來解決”等等感受時,你就會有土木情的感覺,你就能感到特別的親切。
2.“土木情”重在關心
重在每個干部都能讓下屬感覺到你是發自內心去關心他的發展,重在每個員工都能讓對方感到你是真心的為他好,是真心誠意地在幫助他。
3.“土木情”重在小事、重在過程
做到土木情,不在于做出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就看平時的小事,小的方面能否體現得出來,過程中能否體現得出來。
4.恒川的“土木情”是去掉家庭“土木情”中自私、狹隘、不理智成分,增加開放與互動的成分。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家庭內部充滿了血濃于水般的土木情,但同時存在著保守、落伍、封閉、陳舊甚至惰性的心理,家庭“土木情”有時非常自私、缺乏自律和文明。
我們恒川提倡的“土木情”,就希望能夠達到中國家庭內部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而丟掉不好的狹隘、利己自私、保守封閉的部分,融合現代文明開放式、社會化的土木情,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互幫互助,真情互動,營造出大家都感覺舒適的環境和氛圍,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使恒川成為文明企業的排頭兵。
四、“土木文化”的基礎和核心是同呼吸與共命運
“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土木情”的“土木文化”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同呼吸(人格和心理上的同呼吸),才能產生相互的共命運,有了同呼吸、共命運,才會達到心連心的境界,有了這些,土木情才成為可能,由此看來,“同呼吸、共命運”應該是“土木文化”的基礎和核心部分,沒有同呼吸、共命運,一切都談不上。當然,要做到同呼吸、共命運,基礎來自于尊重。當每個干部和員工都能夠在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的基礎上,站在一個同呼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站在彼此共命運的角度去溝通時,“土木文化”才能一步一步做到位,也才能落到實處。
|